汇聚质优价美电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Alternate Text

专家智库文章

杨梧:做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领头人

发布时间: 2018-07-16 18:41        阅读量:4041

  “我是个‘劳碌命’。”一向被同事称为“工作狂”的杨梧,在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面前以幽默的语言评价自己。作为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所长、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杨梧在30多年的工作历程中,无论是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还是从事管理工作,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献身于热爱的事业

  “我很幸运,有幸成为中国专利制度和民营事务所体制从创立到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的亲历者、见证者。”杨梧认为,中国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如果没有良好的专利制度是无法想象的。

  谈起从业经历,杨梧觉得是一次偶然的邂逅成就了他一生的事业。

  1982年,杨梧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满怀憧憬走出大学的校门。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被学校分配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下称贸促会),学工科的他却被派到法律事务部报到。正是由于这次“意外”,杨梧与专利代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着手改革专利代理机构的体制,以成立民营性质的专利代理事务所为试点,与国际惯例接轨。1993年3月10日,柳沈律师事务所应运而生。经过一番思考,杨梧做出了一个在当时令家人都不能理解的决定:放弃公职,“下海”加盟民营的柳沈律师事务所。凭着自己的勇气,杨梧成为柳沈律师事务所最早的9名合伙人之一,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业绩,2008年,杨梧成为柳沈律师事务所的所长。

  从此,杨梧的时间表上,几乎没有了闲暇的时间。为了帮助客户解决专利代理的实际问题,他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加班工作;为了维护客户的利益,他奔走忙碌,尽心尽力。在柳沈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上,他更是精心谋划。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柳沈律师事务所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之一,并向着世界一流律师事务所的目标稳步迈进。

  专注于人才的培养

  “企业主要靠资金运转,而专利代理机构则主要靠人才支撑,人才是保证专利代理质量的关键。”这就是杨梧的人才观。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杨梧的观念中,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不是用制度约束人,而是以情感留住人,让员工有归属感。柳沈律师事务所的员工们还记得,在2008年到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际,一向以涉外代理业务见长的柳沈律师事务所也经历了一次险境。危机考验着刚刚上任的“当家人”杨梧。他在与合伙人协商之后,向全所宣布“两不”政策:不裁员、不减薪。同时,杨梧带领全体员工节支增收,努力开拓新的客户资源。一路走来,在他的带领下,柳沈律师事务所以高质、高效、精诚的服务度过了难关,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目的还是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在杨梧看来,大多专利代理机构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发展得好的代理机构在管理制度方面必然有其独特之处。这一点,柳沈律师事务所也不例外,在专利代理的质检、流程等方面,柳沈律师事务所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一套严密的制度和管理经验,而这些,都是柳沈律师事务所发挥人才核心优势,从而积累出的宝贵财富。

  着眼于发展的未来

  多年来从事知识产权服务业实践的经历,使杨梧对企业的需求有着更多的了解和理解。

  我国专利法实施20多年来,专利制度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至今部分专利权人,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专利维权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取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效果差等问题。因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杨梧就提交了关于修改专利法并加大专利权保护力度的议案。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杨梧认为,如在涉外专利代理业务方面,竞争机制已经形成,这种格局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杨梧谈到,着眼于未来,知识产权服务业包括的范围更为宽广,并不拘泥于现有的专利申请,还有诸如知识产权预警、技术转让、国内企业海外维权、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等许多高端业务内容,因此未来的机遇十分难得。

  今年7月25日,在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杨梧以高票再次当选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对此,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只有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杨梧认为。(中国知识产权报 记者 赵建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