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争做首都经济建设主战场知识产权尖兵
井井有条的办公桌上,堆着一大摞知识产权书籍,一本打开的《专利导航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实务》已看到将近一半,一页的空白处端正地记着心得:挖掘释放首都知识产权优势,助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书的主人正是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汪洪。7月22日下午,刚刚调研回到办公室的他没来得及休息就接受了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的专访,看到记者对桌上的书很感兴趣,他幽默地说:“再不学习就老了!”
“如何将北京的知识产权优势资源充分释放,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创新发展的有力武器,使首都真正成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的标兵和火炬手,这是我作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最大压力,也是我开展工作的不竭动力。”汪洪说。
50岁入行
上世纪80年代,汪洪在当时的中国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工作期间,就曾牵头组织开展多项航天课题研究,并从事过多个军转民产品的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在十几年科研工作经历中,他与知识产权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后,汪洪来到了中国高新区之一的北京丰台科技园区工作,负责整个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丰台科技园区建成了全国知名的总部基地,也成为国内自主创新的一块高地。而后汪洪在丰台区政府分管综合经济工作时,也始终注重知识产权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2011年初,根据组织安排,汪洪到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担任党组书记、局长。50岁正式成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者,学习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出身的汪洪深知自己的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知识产权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全部工作的重心,他也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推动首都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的点滴工作中。
“‘有位要有为’,我现在的工作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释放首都知识产权工作优势,助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争做首都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的知识产权尖兵。”汪洪告诉记者,“我有幸赶上了‘知识经济’时代,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知识产权发展优势,知识产权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方面必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点线面结合
到了新岗位,为了适应新形势,汪洪坚持每周至少安排一天到区县、园区、企业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调研,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两年多来,汪洪已先后走访了百余家企业和服务机构,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实践出真知,大量的调研经验为北京出台、修订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通过调研,汪洪也进一步理清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首都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内容和方向,确定了“点线面结合,统筹推进”的工作方针。
在“点”的方面,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更注重对企业的服务,推出了企业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团,开展了“千件专利企业培植计划”及在京央企“领先工程”等工作。在“线”的方面,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更注重发挥知识产权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完成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研,组织有关专业力量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石墨烯等新材料开展国内外专利布局态势分析,并完成“中关村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专利评议”项目,组建了音视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10余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在“面”的层次,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更注重发挥知识产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强化对区县、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服务。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海淀区政府共同签订“聚核工程”框架协议,与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制定《2013-2015年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实施了年度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发布了区县知识产权状况报告,并注重为各区县重点打造的区域、产业,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
在工作实践中,汪洪强调资源整合,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布局,并提出了“联手、联盟、联动”的工作模式,加强与相关委办局和各区县的沟通和合作,谋求“共享、共有、共存”的工作局面。目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已与20余个委办局和部分区县在经济、科技、司法、教育等领域进行了全面合作,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有力地推动了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为明确知识产权在首都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发力点,汪洪提出了“三个服务”的工作理念,即服务中关村、服务中央在京单位、服务中小微企业;在对全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牵头制订了《关于促进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除此之外,在北京探索建立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全流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多项工作中,汪洪都注重和同事一道广开言路,大胆探索创新。
融入主战场
“知识产权工作不可孤芳自赏,而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切实发挥力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汪洪强调。
汪洪坦言,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聚集了丰富的自主创新资源,拥有全国领先的技术创新资源优势,并形成了了全国排名靠前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但我们必须承认,与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及国家相比,北京的创新环境、企业的创新能力、产品的创新含量、民众的创新意识、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都略显不足;此外,同其他先进的兄弟省市相比,在知识产权商业化、专利质押融资、专利执法等工作方面,相关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汪洪指出,对于未来的工作,就是要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部署,积极践行“北京精神”,以知识产权融入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攻方向,在助推首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形成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上求进,在支撑“北京创造”上求进,在推动“北京服务”上求进,在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上求进。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使知识产权工作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导航仪’;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使知识产权成为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用,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加速器’;充分发挥首都知识产权工作在全国‘首善之区‘的地位作用,全面展示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使首都知识产权工作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显示器’。”汪洪认为,知识产权工作在首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会越发凸显。
“腾飞中的首都知识产权事业,将充分释放知识经济的能量,在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大显身手。”对于未来工作,汪洪信心十足。(中国知识产权报 记者 张海志)